存量经济时代,留给普通人的致富路径又少了一条。
过去的一个月堪称直播电商的地震。
先是辛巴和小杨哥因为带货同一款大闸蟹的价格问题而引发了骂战,并以辛巴被封禁而暂告一段落。
紧接着,小杨哥带货的美诚月饼突然翻车。所谓的“香港品牌”竟只是“香港注册、内地生产”。三只羊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机,最终引来了官方下场,宣布彻查。
一场恶斗下,直播电商的两大巨头两败俱伤,没有胜者。
而这只是2024年直播电商大逃杀的冰山一角。
今年以来,直播电商的流量池已有见底态势:某音电商增速放缓、头部主播销量暴跌,为了最后一口流量展露獠牙、下场互掐;超头部主播们搞起了副业,颇有退隐江湖的意思;一些小主播收入暴跌,时薪已经低至20元,甚至不如发小广告。
与此同时,国家对于电商直播的风声也在收紧。今年7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直播带货行为量身定做了诸多条款。处罚的靴子何时落地,应该不会等太久。
曾几何时,直播带货是草根们一夜暴富实现阶层跃升的捷径,从00后到60后都在直播,“一场赚400万”,“半年开上玛莎拉蒂”……这样的造富神话在今年碎了一地。
一场流量的盛宴,到了该谢幕的时候。
骂战背后的流量焦虑
高端的商战,往往都是以最朴实无华的形式进行。比如说,直播互掐。
8月是大闸蟹开卖的季节。8月31日,辛巴在其直播间上架一款“蟹太太”的蟹卡礼盒,但不久后,这个链接就被人举报。
辛巴和一些粉丝们认为,这个举报人就是小杨哥,因为小杨哥在当日带货了同一品牌的大闸蟹,而自己的货能给出更高的折扣,抢了他的客源。
瓜田李下,战端也因此而开。
辛巴在直播间怒斥小杨哥带货存在产品质量和售后问题,还宣称要拿出1亿资金,给三只羊和全行业“上一课”。作为回应,三只羊联合创始人卢文庆直播回怼辛巴,控诉辛巴蹭热度、蹭流量无底线,并放狠话说“有一万种方式对待你”。
随后,辛巴又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个人私德方面,曝出三只羊旗下女主播和高管涉嫌桃色丑闻等问题。把这场商业争端升级成持续半个月的“世纪骂战”。
而紧接着的月饼事件给了三只羊致命一击。起因是中秋节前夕,小杨哥和旗下的主播带货了一款“香港美诚月饼”,然而有网友发现,这款月饼除了在香港注册了商标和信息外,产地信息基本都是广州和佛山,是地道的“假港货”。
本来就已经深陷信任危机的小杨哥,人设彻底崩塌了。愤怒的网友们纷纷要求退款,还向有关部门举报三只羊“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最终连三只羊公司所在的合肥市也不得不下场,宣布对事件进行彻查,算是给这场风波盖棺定论。
纵观这场骂战,辛巴时刻掌握着话语主动权,频频丢出“猛料”,虽然最终因为引战被平台封禁,但立住了敢做敢说的人设;而小杨哥和三只羊则是商业和人设上都败得十分彻底,已经失去了交手资格。
上了那么多热搜、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这场乏味又冗长的连续剧,究竟图了个啥?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百度指数显示,相比5年前的顶峰时期,辛巴的搜索指数有了明显下跌,与此同时,他开骂的频次也有所上升。
在热搜上,经常能看到辛巴怼天怼地的新闻:“辛巴回应孩子应吃预制菜言论”、“辛巴称李佳琦成为平台竞争的牺牲品”、“辛巴在直播间指责快手人气造假”等等。辛巴的怼,可能不一定招人喜欢,但起码热度上去了。
对于主播来说,黑红也是红。从草根起家、深谙斗争之道的辛巴无疑更清楚这个道理,因此他要频繁挑起争端,维持自身的个人曝光率和话题讨论度。
唇枪舌战的背后,是两家粉丝的大洗牌。灰豚数据显示,8月31日~9月8日,小杨哥抖音平台账号掉粉超60万,其中5号掉粉15.6万;反观辛巴方面,据磁力聚星数据,8月31日~9月7日,辛巴快手平台账号涨粉43万。
主播收获了关注度和流量,这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在这场风波中又收获了什么?
等潮水褪去,大家只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家人真的只骗家人。”
头部主播集体躺平
很难说清楚,辛巴和小杨哥为何能掐起来。
因为两人虽然都是直播带货的超头部主播,但一个在某手,一个在某音,受众群体并不重合。按理说,本应各自卖货,相安无事。
更何况两人其实可以算得上是”同路人”:都是出身草根,因为直播的风口实现了阶层跨越。直到去年,小杨哥还亲切地称辛巴为”老师”。而如今,师生反目成仇。
两人之间颇有你死我活意味的骂战,可能说明:直播电商的流量池水,已经不多了。
池水干了,鱼塘里的鱼儿才不会相濡以沫,而是想着把自己以外的鱼都摁死。
今年以来,头部主播们的日子过得并不算好。在今年618的首场预售直播中,某宝一哥李佳琦带货的美妆产品总成交额为26.75亿,较于去年,跌幅达46%。
同样是在618首播的成绩:某音的广东夫妇,去年成交额4.5亿,今年6114万,同比下跌86.4%;琦儿,去年1.11亿,今年1292.3万,跌88.46%;潘雨润,去年2952.9万,今年674.8万,下跌77%……
虽然从整体数据上看,直播电商的收入在今年上半年还有所增长。但头部主播的效应减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与头部主播销量暴跌相对应的,是去年以来电商从业者的收入下滑。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一季度,全国带货主播薪资水平较上年同期下滑约30%。
在一些招聘网站上,电商主播的月收入已经从以往的几万元,下降到了8000-1.5万元之间,甚至有些主播的时薪已经低至20元,甚至不如发小广告。
在过度的竞争下,就连头部主播也无法拿到“最低定价权”,用流量渠道威逼品牌降价,也自然无法再从利润中抽取高额的价值。优势地位不再,以前被高速增长掩盖的种种问题,也逐渐浮现。
直播带货的暴富神话不再,很多业内人士也开始寻找退路。
很多大主播都宣布“躺平”了,不仅减少了直播场次,还开始布局起副业,颇有退隐江湖的意思。
李佳琦忙着开天猫店,参加综艺;
辛巴称将减少直播频率,沉下心来研究人工智能;
小杨哥把精力放在了短剧影视和音乐节上;
而董宇辉则在一次采访中公开表示自己其实“抗拒带货”,今年他花了很多时间在推广各地的文旅上。
总之,就是各有各的忙,但都不愿意回去带货了。
当然,这种“躺平”估计只是说说。在转型尚未出现明显成效之前,这场电商主播间的大逃杀只会愈发残酷。在主播们卷价格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一些互相攻讦的盘外招难免会出现。
这意味着,在可见的未来里,我们还能看到更多直播电商的内幕黑料。
与此同时,国家对于电商直播的风声也在收紧。在今年7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里,对直播带货行为量身定做了诸多条款。例如,直播带货必须说清楚“谁在带货”“带谁的货”。
监管的红线已经划好,何时落下处罚的靴子?时间上应该不会等太久。
又一个造富神话破灭了
时间倒回到直播电商如日中天的2022年。
那一年的双十一让人尤为难忘:广东夫妇一场直播GMV直破7亿;罗永浩的首场京东直播GMV破1.5亿;而李佳琦预售当天就拿下123亿的GMV...
大家都震惊了:原来直播带货有如此恐怖的吸金能力。
一时间,各路明星、网红甚至地方政府都纷纷下场,试图从流量池中分一杯羹。“宇宙的尽头是带货”,在当时真不是一句玩笑话。
电商主播们也疯狂了:原来财富可以来的如此之快。根据2021年中国网络主播年净收入统计,李佳琦和辛巴分别以18.553亿和12.987亿的收入断档式的领先。
短视频平台里,各种名车、名表、名酒的炫富视频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而视频的主角从明星变成了带货主播。
然而仅仅两年过去,已经很难听到某个直播间大卖的新闻,上一次似乎还是去年辛巴在泰国卖了8个亿的榴莲。
时代在变,电商主播们也在变,很多熟悉的面孔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象级的主播出现的越来越少,思来想去,只有去年的董宇辉。
过去几年,很多头部主播都会经历这样一个生命周期:兢兢业业播了几年,逐渐积累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事业蒸蒸日上乃至如日中天,但此时就会恰好出现某些翻车事件,导致口碑崩塌,自己也被迫在镜头前道歉。
售卖假货、奇葩言论乃至偷税漏税,总有一款能让主播们对号入座。
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几年来,人们对于电商主播的风评在变化。从过去的草根致富神话,到如今的奸商、资本家。李佳琦因为一句”哪里贵了”引发网友群嘲,而董宇辉在完成从打工人到老板的身份转换后,也开始被人攻击“爹味太重”。
下行时代里,任何"不恰当”的话都能刺痛人们敏感的神经。主播们也开始低调做人,炫富的少了,做慈善的多了。
从造富神话到纷纷退场,可以说,直播电商花了几年的时间,走完了很多产业十几二十年的生命周期。这个速度令人咋舌,也可能预示着:中国社会的存量红利正在快速消退。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基于人口数量的恒定,这个数字差不多就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互联网的基本盘。
互联网的存量竞争已经到来,而直播带货本就是一门没有太多技术壁垒的生意,势必会受到更多的冲击。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一定非得带货不可吗?”诚然,直播带货作为以前电视导购的延续,作为营销手段很难说出有什么高深的创新。
但是,电商直播是当下中国为数不多的,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其中,并且可以借此实现阶层跃升的行业了。辛巴、李佳琦、小杨哥在成名之前,都是出身平凡的草根。
实现共同富裕,当然不能靠直播带货。但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留给普通人致富的路,如今几乎只有带货?我们什么时候能培育出更多的新增长点,让人们敢做一夜暴富的梦?
财富的流向,就是人的流向。下一个风口会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平凡的中国人,还能搭上这趟便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