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 北京报道
“全球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和私营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气候融资的创新和发展,以实现全球净零转型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近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为净零未来解锁资金”边会上,气候工作基金会中国项目资深主任张晓华表示。
张晓华指出,在推进气候金融的道路上还有多项任务亟待推进:一是建立更多的基础设施,让转型方案实践更多地纳入到转型金融中,真正将净零排放目标转化为可行的目标;二是将金融真正流入到创新的转型金融解决方案中;三是推进碳核算,确立真正的绿色供应链;更重要的是,确保动员的资金能真正在未来转化为碳中和现实。
在上述边会上,来自联合国、多边开发银行和高校等机构的嘉宾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地区绿色金融中心的发展创新,激励气候融资,支持全球净零转型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新动力。
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GGGI)副总干事、投资与政策解决方案部门负责人辛镜南表示,可持续金融枢纽作用是气候金融的关键驱动力,一些次国家平台如城市层面、城镇层面的区域金融枢纽正在出现,它们拥有强大、敏捷的资源,有着非常丰富的当地经验,对于在基层解锁气候行动非常重要。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 ESCAP)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融资司部门主管Suba Sivakumaran表示,虽然所需的资金规模巨大,但国际社会可动员的资金是充分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资本的再配置。应通过跨部门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国家自主贡献(NDC)规划,以保持政策一致性,并激励私人资本的流动。
“自全球可持续债务市场启动以来,交易量已从15亿美元增长到5.4万亿美元。”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首席执行官Sean Kidney表示,中国有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绿色债券市场,这一显著的增长得益于监管机构和政府的推动。
他指出,“韧性”不仅仅包含基础设施的韧性,还有社会、经济、卫生和自然的韧性,韧性涵盖了所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绿色金融枢纽型城市应发挥“卓越中心”的作用,通过经验互鉴交流,推动全球气候融资的创新与发展。
“到2030年,全球每年需动员6.3万亿—6.7万亿美元以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经济转型专业知识中心(CETEx)代理主任Bob Ward介绍。
他指出,大量经济证据表明,投资于新的清洁高效经济将推动经济增长,这一情况不仅适用于发达经济体,对于发展国家经济体也同样适用。将适应性投资嵌入增长计划,不仅关乎环境政策,更关乎经济政策。
亚洲开发银行(ABD)高级气候变化官员季琳表示,全球对可持续金融中心向净零转型具有迫切需求。“对于低收入国家,新的目标是每年从多边开发银行提供1200亿美元,以支持气候行动。”季琳指出,经验表明,中央政府在适应性和韧性方面的共识相当一致,但当涉及地方层面时,对于“韧性对政府部门究竟意味着什么”还没有具体概念。“因此在银行内部,我们为地方政府和规划者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以创建城市级的可融资项目。”ADB在中国福建省计划开展关于沿海城市气候韧性的项目,整合了基于自然的空间解决方案和自然资本核算的考虑,增强市政税收收入、提高财政韧性。
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副院长顾蓓蓓表示,目前每年大约有8000亿美元投入到城市气候融资中,但仍然远远不足以满足城市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和所需的资金。她指出,绿色金融枢纽不仅是资金流动的中心,也是创新和合作的平台,能够推动气候融资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