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全面撤离中国”是伪命题
8月26日,一则关于“IBM中国裁员”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据悉,IBM将彻底关闭其在中国的研发部门,涉及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这一决定主要波及IBM中国下属的CDL(IBM中国研发中心)和CSL(IBM中国系统中心)两个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研发和测试。消息一出,又有声音鼓吹起“外资撤出中国”等言论,这既不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也与IBM的思路相矛盾。
实际上,IBM的裁员只是一个正常商业现象。尽管关闭了研发部门,但IBM在中国依然保留着大量的分公司和业务。从人员构成看,IBM在中国的员工总数超过1.2万人,这次裁员的比例只占IBM中国雇员总数的一小部分。相比之下,英特尔8月初全球裁员超1.5万人,占总员工比例的15%。因此,IBM此次裁员显然只能算是其全球业务的一次常规调整,“全面撤离”云云不过是危言耸听。
IBM的“行动”也证明了这一点。IBM的全球业务正处于转型期,本次裁员实际上是IBM全球裁员计划的一部分。目前,IBM正在从软件、硬件、系统提供商向混合云和智能方向转型,而随着人工智能(AI)在IBM内部逐渐投入使用,IBM高层也在不断调低员工需求。事实上,2020年新CEO上任后,该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轮裁员:2023年1月,美国IBM就以“劳动力再平衡”为由裁员了3900人;今年3月,IBM宣布裁撤其营销和通讯部门,部分部门的裁减目标比例高达80%;5月,IBM更是直接暂停招聘,并宣称要用AI取代近8000个岗位。这一系列举措都在表明,IBM中国的裁员计划早已有之,并非是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行动。
客观来说,IBM裁撤研发部门有利润下降的原因。IBM所瞄准的面向企业提供数字转型、云计算、智能服务等方面竞争十分激烈,在海外要面临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巨头的打压,在中国区也要与华为、腾讯等企业一争高下。但IBM依然明确表态,公司看好AI业务在中国的增长空间,未来将继续利用在技术和咨询方面的丰富经验提供服务,削减研发部门“不会影响为大中华区客户提供支持的能力”。
其背后原因也不难理解:早在2015年年末,我国就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口号,随后各地政府也陆续将数实融合写入政府重要文件。随着各类技术难题不断被突破、数字转型带来越来越多的机遇,中国企业也愈发重视混合云和人工智能技术,希望搭上数字转型的“快车”。巨大的需求为早期生产服务型企业打造出一片蓝海,曾专为企业提供软硬件的供应商、有数字技术积累的互联网企业等纷纷成为数字转型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IBM也正是盯上了这一领域的前景。
无论是大企业裁员,还是外资进出中国,都是经济发展变化中的常态。今年1至7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654家,同比增长11.4%;在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实际使用外资的金额显著增长,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实际使用外资更是分别增长了87%、41.3%和32.4%。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外资对中国市场仍保持较高的投资热情,中国依然是一片充满机遇的投资热土。而随着9月份美联储降息预期走高,人民币火爆的交投态势也反映出外资正在快速流入中国、进行更为长期的投资布局。因此,IBM裁撤研发部门的个例与“外资撤出中国”既无法构成联系,也没有反映市场现实,甚至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资本以逐利为目的,中国的市场环境对外资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发展的高端产业和优越的营商环境,这些都是吸引外资进入的重要因素。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积极改善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环境。这些举措必然在未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
总之,IBM中国的裁员仅仅是IBM全球业务调整的一部分,也是其所处行业市场竞争的常见结果。中国的市场环境依然对外资友好,中国充满活力的市场依然对外资有巨大吸引力。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IBM的裁员事件,不要被所谓“IBM全面撤离中国”的伪命题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