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体都只能高速增长一段时间
2024-08-29 16:02:47

历史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几乎都曾拥有过“经济奇迹”。

英国是现代工业化的发源地,美国则在世界大战后享受到了巨大的发展红利;韩国有汉江奇迹,日本则从战败国短短几十年后成为发达国家,本质上这些都是经济奇迹。

但我们的经济奇迹又有所不同,从人均GDP数百美元到人均GDP上万美元,我们也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从引入市场经济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经济奇迹不仅仅养活了数十亿人,还让他们奔入小康社会,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规模扩大了一倍,银行系统的规模扩大了三倍,在九年内增加了29万亿美元的资产,相当于全球GDP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种规模的扩张让我们快速走出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与此同时,高杠杆之下金融风险也正在快速形成。

自2016年以来,我国就一直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去杠杆,但每一次去杠杆的阵痛都伴随着经济增长和消费的疲软,去杠杆变成了加杠杆,2016年的棚改货币化,推动了房地产上涨的最后一个周期,地产泡沫再度冲上一个新的高度,并在今天逐渐回落。

房价下跌效果显现,家庭财富受房价下跌不断缩水之下,国内消费一蹶不振持续疲软,迫使企业降价去库存,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最终又演变为社会之间的内卷,中等收入陷阱和人口老龄化的讨论越来越多。

再现经济奇迹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奇迹意味着过去,但并不代表着未来。从2008年至2021年,我国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40%以上,可以说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不仅如此,我国还向海外提供了约一万亿美元的贷款,并以此在世界各地承建基础设施项目,以非洲为例,在过去20年时间里,非洲基础设施项目中的三分之一都是由国内企业修建的,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仅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也是投资全球经济的最大投资者之一。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过去也把这种受益分享给世界各地的国家,但这种经济繁荣,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持续的。

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快速增长,都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在高速增长之后,增长随即开始放缓,进入一个经济体的“成熟期”。

而我们,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经济增长速度迈入成熟期,但在许多方面,我们依然不那么成熟。

例如债务。

过去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物流成本变得更低、经济交易变得更便捷,但也带来了巨额的债务负担,地方债务加上城投债高达百万亿的规模,基建投资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递减,也让高杠杆模式变得不可持续。

除此之外,国际环境也正变得越来越糟糕。

过去多年的全球化,其实是建立在制造业工厂迁移的全球化之上的,欧美失去的制造业份额转移到我们这里,过去这个问题不大,但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崛起,欧美蓝领工人变成了越来越大的社会问题,这激起了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

特朗普就是一个鲜明的信号,2018年特朗普单方面发动贸易关税,对我国数千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迫使我们坐到谈判桌上谈判。

时至今日,数千亿美元商品的关税依然在生效,而今天不仅仅是美国,随着欧美的极右翼开始觉醒,保守主义不断抬头,贸易摩擦也愈发激烈。

关税壁垒增高,不仅仅是欧美消费者买单,国内工厂也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压迫商品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最终演变成残酷的价格战,影响到员工的收入,最终导致消费降级。

一层层传导下来,经济增长的压力,依然很大。

一个经济体的经济要想增长,宏观上就是有企业更多投资,微观上就是有人更多借贷消费,而不是存款。

但过去高杠杆模式下的债务问题,已经让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眼下不管是企业、家庭还是地方,举债发展的意愿都不强烈。

今年7月份,我国信贷数据再创新低,贷款幅度大幅下滑,这也表明人们借贷的意愿还在降低,这也拉低了经济增长的势头。

根据摩根大通的计算,我国家庭、企业、地方在内的总体债务,已经达到GDP的282%,282%的杠杆率,依然是一个较高的数字。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债务相对于其经济规模增加了一倍多。

债务如今是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因素。

如果说房地产推高了家庭债务,那么地方基建则推高了地方债务,根据信用评级机构惠誉的估计,我国地方债务相当于年经济产出的30%左右,这些附属融资单位所欠债务则相当于全国产出的40%至50%。

高杠杆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如果杠杆换来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举债就会具有良好的经济意义;反过来,大量借债但资金无法产生足够回报,那么高杠杆就会陷入困境。

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越来越多地方及其融资单位已经无力继续支付债务利息,连锁反应导致许多地方缺乏资金来应对公共服务,甚至是养老金。

短期的问题在于经济模式过分依赖出口而非是消费,这削弱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可能性,而长期来看,人口结构则是我们能否再现经济奇迹的基石。

我们为什么很难创造下一个经济奇迹?

长期来看,人口是决定性因素。

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一个陷入老龄化社会的经济体,都不太可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日本和韩国就是鲜明的例子,当一个国家的人口红利渐行渐远,也基本上宣告着高速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

而在人口还没有变老之前,这个国家能否实现橄榄型社会,这就非常重要。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目前人均GDP在一万多美元,属于是“未富先老”,在差不多十年后,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这意味着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30%,届时养老负担将不可避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但这还不是全部,按照社科院的预测,我国养老金也会在2035年耗尽结余,而那时恰恰是我国迈入深度老龄化的时刻。

经济增长的压力,不言而喻。

向外看,我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面对欧美越来越高的贸易壁垒,今天的全球化早已经不是20年前的全球化。

对内看,我国人口红利消耗殆尽,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负担和成本开始不断上涨,势必蚕食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叠加消费占比不足、债务问题等,比起实现下一个经济奇迹,能够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已实属难得。

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体都只能高速增长一段时间,对眼下的我们来说,只要经济还能够高速增长,就应该全力发展经济。

因为一旦错过,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搜索
精选文章
美资深议员“怒喷”特朗普:若他有权解雇鲍威尔,市场将崩溃!
财联社4月18日讯(编辑 黄君芝)美国民主党资深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周四警告说,如果特朗普总统有权解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美国市场将“崩溃”。鲍威尔讲话画面沃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讲话中承认:“我经常与鲍威尔就监管和利率问题发生争执。但是要明白一点:如果鲍威尔主席被美国总统解雇,美国市场将会崩溃。”她指出,支撑股市乃至全球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大机构(美联储
马克龙:美乌欧在法磋商乌克兰问题“积极且有建设性”
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17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美国、乌克兰,以及法国、英国、德国的代表当天在巴黎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会谈,会谈“积极且有建设性”。马克龙当天会见了到访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鲁比奥当天同乌克兰、法国、英国三国外长,以及德国外交部官员举行了会议,磋商乌克兰问题。马克龙讲话画面 网络图法国外长巴罗对媒体表示,这是“美国、乌克兰、欧洲首次坐在同张桌前”磋商乌克兰问题,后续会谈将于下周在英国伦敦举行。
重大进展!美国、乌克兰签了!特朗普、泽连斯基发声!战况激烈,乌军一天对俄发动10轮袭击,乌方:正全力阻止俄军推进
据俄罗斯国防部17日公布的消息,在过去24小时中,乌军对俄方多处能源基础设施进行了10轮袭击,造成包括高压线路和多座变电站在内的供电设施受损,部分地区居民区断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7日表示,16日晚,俄罗斯无人机袭击第聂伯罗,造成3人死亡,部分房屋和民用基础设施受损。此外,敖德萨、苏梅州等地也遭到俄方无人机袭击。当地时间16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俄军控制了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卡利诺沃居民点。俄军
又见无理打压!美国政府拟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额外收费
特朗普讲话画面财联社4月18日电,美国政府采取措施拟对停靠在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额外收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当地时间4月17日提出一项计划,所有停靠在美国的中国建造和中国拥有的船只都将根据所载货物量收取费用,所收取的费用将用于振兴美国衰落的造船业。根据所谓的301条款,相关费用在六个月后征收,此后将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船只的船东和运营商将按净吨收取费用,汽车运输船将另行收费。三年
哈佛大学回击特朗普:若被取消免税地位 将酿成“严重后果”!
财联社4月18日讯(编辑 卞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将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后,这座世界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对美国政府进行了反击,警告称此举将危及其履行使命的能力,并威胁美国的高等教育。“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没有法律依据。” 哈佛大学发言人Jason Newt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表示,此举将损害哈佛大学的学术研究努力以及为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的能力,并警告称,这将“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未来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