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美联储宣布降息。谭主在发布这一消息时,提到了一个从历史中发现的规律——几乎每轮降息都带来美国经济衰退。
很多媒体都转引了谭主的分析。评论区中,有一部分人提到中国经济,也有朋友建议谭主解释解释,为什么“关注美联储降息就是在关注中国经济”。
美联储降息,会对中国经济有影响吗?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会有——美联储降息会让资金外流,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一定程度上是利好。
但谭主发现,过去一段时间,美国一直在试图构建这样一个叙事: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决定”中国经济。
今年4月,我国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
几家外媒在报道这一数据时,都用到了一个词——“beating expectations”(超预期)。这是因为数据公布前几天,路透社发布报道,预测中国一季度GDP增速为4.6%,这一数字被这几家外媒集中引用报道。
眼看中国经济比自己预测的数据高,路透社又发了一篇报道进行“找补”,句式是这样的:
“中国一季度GDP增长稳健,但……”
“但”字后边,就是中国经济存在的风险或是对中国经济不利的因素,其中有一条就是“美联储并没有表现出开始降息的紧迫性”。
把美联储降不降息和中国经济的好与坏做关联,这种关联背后是想说什么呢?
于是,谭主利用大数据手段,对“美联储降息+中国”的外媒报道进行了分析。谭主发现,这些报道直接关联一个话题——外资逃离中国。
外资逃离中国,也是外媒这两年最爱炒作的话题之一,尤其是美媒。
谭主拉出了美媒炒作“外资逃离中国”的年度数据变化。
可以看到,2022年4月的时候,美媒关于“外资逃离中国”的报道量首次破百。2023年下半年开始,美媒开始密集炒作这一话题。
这两个时间点有何特殊之处?结合今天降息的新闻能看出些端倪——2022年4月,正好是美联储刚刚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后不久;而2023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开始出现美联储降息的预期。
也就是说,美联储刚加息,美媒加大了对“外资逃离中国”的报道,市场预计美联储要降息,美媒还是在炒作“外资逃离中国”。
为何加息降息,都要关联中国经济?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美联储开始加息的时候。
2022年4月,受美联储加息影响,中美利差出现了12年来的首次倒挂。
所谓“利差”,主要是指两国的市场利率之差,一般都是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来衡量,市场利率越高,就意味着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收益,就越容易吸引资本的流入。而“倒挂”,是指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中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换句话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4月之前,资金会更愿意流入中国,因为收益更高,但在利差倒挂后,资金会更愿意流入美国。
这样的转变,成了唱衰中国经济的“理想抓手”。
美媒的经济报道,开始在标题中大量使用“外资撤离中国”的字眼。
这些报道不仅直接在标题中使用醒目的“外资撤离中国”的字眼,还在他们所讲述的“故事”里,专门抓住那些由于货币政策导致的数据变化,将其描述成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前景失去信心。
但实际上,2022年1-4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了20.5%,美媒所描述的外资“不看好”中国的叙事,根本不成立。
根据分析,美媒之所以无视现实情况仍要炒作“外资逃离中国”,是因为在当时,华尔街的一些对冲基金和投行认为,唱衰中国是有利可图的。
美联储开始加息后,海外投机资本持有的离岸人民币空头头寸大涨——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华尔街靠着沽空人民币盈利。
这样的动作并没有持续多久,中国的外贸数据给人民币汇率的企稳提供了支撑,离岸外汇市场人民币沽空情况日益减弱。
当美联储停止加息后,全球市场形成了对美国“降息”的预期,这种沽空的情况就更加少了。
这时,美国部分官员,对于“外资逃离中国”的论调,开始有了现实的需要。
这背后,就是美元重新流回新兴市场的压力。
而美媒在中国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报道中特别强调美国不会立即降息,想表达的就是,这一“利好”的条件不会发生,“外资逃离中国”的情况还会继续。
事实上,美媒一直在想办法延续“外资逃离中国”这一话题的“生命力”,通过种种关联叙事,美媒希望营造的一个认知点就是:
美国比中国更“值得”投资。
这样,当美联储真的降息时,也会延缓些资金流出美国的速度。
不难看出,美方将美国的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做关联,是想借助资本的流动,来唱衰中国经济。舆论场上,也有一部分人把投资等议题和美联储降息关联,随着降息节点的临近,讨论关联的议题也越来越丰富。
事实是,2024年上半年,我国吸引外资规模近5000亿元人民币,仍处于近十年来的高位。与此同时,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近2.7万家,同比增长14.2%,延续了2023年以来新设外资企业较快增长的趋势。
当美国真的开始降息时,这样的叙事,又还能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