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爆发粮食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中国需要担心吗?
2024-09-04 11:52:22

这段时间日韩都发生了粮食危机,日本尤甚。日本民众突然发现超市一米难求,而且米价涨到了10公斤300元人民币,有人通过大批发商直接囤米了,货架没米,还开始限购。

 

现在日本零售商和消费者纷纷呼吁中央政府尽快投放储备米,以缓解供应紧张。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8月30日表示不会采取这一措施,称投放储备米恐对大米流通造成影响。

 
 

 

日本为何不投放储备米?日本为何缺粮?

从明面上来看,日本大米产量比去年减了20%,与日本今年创下了1898年有记录以来的酷暑气候有关,高温酷暑的天气使得大米产量大幅减少,其中日本知名大米产地新潟县所受影响尤为严重。

而日本近年来人口一直在减少,日本政府根据国情,对大米的产量进行调整,改耕其他农作物。2023年,日本大米产量为661万吨,同比减少1.4%,创历史新低。产量在有计划的减少,高温造成的意外减产,导致日本的大米供应开始变得紧张起来,日本民众开始抢米。

 

 

8月8日,日本气象厅再来一重击,发布了“日本南海海槽地震临时情报巨大地震注意报”,而这次强震预警直接加剧了日本对大米的抢购,进一步造成了紧缺,商店超市的货架基本空空,好多日本家庭为此不得不改变饮食习惯,改吃其他食物,来适应当前的变化。

 

 

日本政府呼吁民众冷静,说下月新米上市就能改善。但问题是,水稻灌浆期需要大量的日照和高温,但现在台风珊珊来了,日照和高温恐怕没戏了,台风“珊珊”预计将给日本带来半米降雨量,又要考验日本城市的良心下水道了。

而现在日本又把大米稀缺的原因归结到游客身上,认为是赴日游客吃了太多大米。

当然,不能完全否认,因为数据显示,今年访日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2.3倍,达到3212万,平均住宿天数也从去年的8.8天增加到了10.1天。入境旅游带来的米消费量从去年的1.9万吨增加到3.1万吨,总计达到5.1万吨,直接增长了约63%。而很多外国游客们的目标就是日本庶民食物“饭团”。

 

 

日本此轮的大米的快速上涨,深层次原因,还与日本经济的下滑与老龄化相关,经济问题直接反映在GDP上,美国上半年的GDP在14万亿左右,而日本却仅仅只有2万亿而已,这种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要知道日本在八十年代最辉煌的时刻,GDP总量接近美国60%,现在已经不到七分之一。

日本米荒背后,一大深层原因是俄乌冲突推高了能源价格、日元贬值导致了输入型通货膨胀。随着美国加息资本回流,日本踏上了贬值的不归路。日本毕竟是一个外向型国家,能源、原材料半成品都需要进口,由于持续贬值,那么必然进货价相对上升,成本高企。

而俄乌冲突一个影响是导致全球化肥价格上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握有世界化肥原材料产量的四成份额,日本难以购买到物廉价美的化肥等农资产品,也是其农作物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别小看化肥的生产和制造,这些都是具备完整工业链的国家才能生产制造的,日本的尿素、磷酸铵和氯化钾等化肥也严重依赖中国供应。

日本政府几年前就推动使用有机肥替代的计划,但因为产量太低无法满足自给自足需要,依然要加钱进口。

在其他物资的进口上,日本国内对应也要卖的更贵,输入性通胀导致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被蚕食,生活成本上升。

根据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鸡蛋价格上涨了28.7%,普通快餐价格上涨了14.6%,住宿费上涨了17.3%,许多商品的价格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日本帝国资料调查公司指出,2023年至今,日本共有195家主要食品及饮料业者生产的超过3.2万项产品涨价,创下1990年代泡沫经济后新高。

 

 

 

日本韩国都发生米荒,中国该担心吗?

以上是明面上的原因,但背后或许还有其他深层因素,有人认为,这次日本米荒背后,是国际资本已经盯上了亚洲,他们要以日韩为导火索,人为制造一场粮食危机,制造恐慌从而打击熊猫的经济。

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毕竟,美国几乎完全掌控了世界的粮食交易,四大粮商控制了全球80%的粮食交易,其中ADM、邦吉、嘉吉三家都是美国企业,只有路易达孚是法企。联想到岸田文雄辞职,背后可能有他的无奈之处。那么一个可能性,或许是瞄准中国市场。

从粮食产量数据来看,中国倒不怕。日本2023年的主粮产量大约是1100万吨,其中大米661万吨。韩国2023年粮食总产量420万吨,但中国辽宁就有2563万吨。

作为对比,中国是6.95亿吨,其中排名第一的黑龙江7788万吨,排名第二的河南6624万吨,排名第三的山东5655万吨,排名第四的吉林4186万吨,排名第五的安徽4151万吨。

日本的粮食产量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重庆市(1095.9万吨),在中国省份中排22名。中国不但是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50%),还是世界最大的水果生产国(40%)。因此,日韩闹米荒,从国内粮食产量与储备来看,中国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民以食为天,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国际粮企炒作抬高粮食价格,引发恐慌,带动国内的抢购潮,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粮食一直是美国控制世界的手段之一,餐桌也历来是国与国博弈的战场。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疯狂补贴粮食生产,通过低价粮倾销的策略,美国很容易就冲垮并控制他国的粮食产业。

回想粮食危机与次贷危机,在2008年重叠。在次贷危机引爆之前,西方资本想通过一场粮食战争将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于是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粮食市场,拼命的买粮、囤粮,散布消息,哄抬粮价。——通过消耗掉粮食库存,抬高农资价格,恶意炒作粮价三步走。

当时国际炒家想营造一种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我们这边为了便宜粮价,则需要不断抛售粮食储备,而我们手里有一张底牌,那就是1990年为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建立了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以及2000年成立负责管理粮食储备的中储粮。中储粮不停的卖粮,炒家不停的扫货,开始时,中储粮半个月抛一次储备,后来战况焦灼,则几乎隔一天抛一次。国际炒家吃进的越多,中储粮抛售的就越多。

最终伴随着次贷危机爆发,国际粮价撑不住了,中国的储备粮还有一亿吨,受粮价暴跌拖累,各类大宗商品价格全线下跌。中国在这场粮价狙击战中大获全胜。

在过去,国内抢盐、抢油、抢药的事情也发生过多起,去年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引发国际舆论极大关注,我国部分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现象,部分电商平台显示“食用盐缺货”,就是因为被一些人在国内推波助澜的营造人为恐慌,这波日韩米荒抢购潮,我们要警惕届时波及我国,导致粮食和副食品价格会出现突然涨价,造成短期的经济混乱。如果国内消费者被国际炒家带了节奏,自己先乱了阵脚,那谁也抵挡不了14亿人对粮食的疯狂抢购。

中国是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比天大。袁老曾经说过,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日本的米荒,也在告诉我们,把粮食牢牢抓在手里的重要性。

日本和韩国一样,耕地面积更是少得可怜,为数不多的优质地块都拿来盖楼修房了,但大米这类高产作物在亚洲国家的餐饮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无疑也值得我们警惕。

 

 

中国人已经有信心和底气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外界的危机信号,及时做好准备。

搜索
精选文章
美资深议员“怒喷”特朗普:若他有权解雇鲍威尔,市场将崩溃!
财联社4月18日讯(编辑 黄君芝)美国民主党资深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周四警告说,如果特朗普总统有权解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美国市场将“崩溃”。鲍威尔讲话画面沃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讲话中承认:“我经常与鲍威尔就监管和利率问题发生争执。但是要明白一点:如果鲍威尔主席被美国总统解雇,美国市场将会崩溃。”她指出,支撑股市乃至全球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大机构(美联储
马克龙:美乌欧在法磋商乌克兰问题“积极且有建设性”
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17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美国、乌克兰,以及法国、英国、德国的代表当天在巴黎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会谈,会谈“积极且有建设性”。马克龙当天会见了到访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鲁比奥当天同乌克兰、法国、英国三国外长,以及德国外交部官员举行了会议,磋商乌克兰问题。马克龙讲话画面 网络图法国外长巴罗对媒体表示,这是“美国、乌克兰、欧洲首次坐在同张桌前”磋商乌克兰问题,后续会谈将于下周在英国伦敦举行。
重大进展!美国、乌克兰签了!特朗普、泽连斯基发声!战况激烈,乌军一天对俄发动10轮袭击,乌方:正全力阻止俄军推进
据俄罗斯国防部17日公布的消息,在过去24小时中,乌军对俄方多处能源基础设施进行了10轮袭击,造成包括高压线路和多座变电站在内的供电设施受损,部分地区居民区断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7日表示,16日晚,俄罗斯无人机袭击第聂伯罗,造成3人死亡,部分房屋和民用基础设施受损。此外,敖德萨、苏梅州等地也遭到俄方无人机袭击。当地时间16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俄军控制了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卡利诺沃居民点。俄军
又见无理打压!美国政府拟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额外收费
特朗普讲话画面财联社4月18日电,美国政府采取措施拟对停靠在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额外收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当地时间4月17日提出一项计划,所有停靠在美国的中国建造和中国拥有的船只都将根据所载货物量收取费用,所收取的费用将用于振兴美国衰落的造船业。根据所谓的301条款,相关费用在六个月后征收,此后将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船只的船东和运营商将按净吨收取费用,汽车运输船将另行收费。三年
哈佛大学回击特朗普:若被取消免税地位 将酿成“严重后果”!
财联社4月18日讯(编辑 卞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将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后,这座世界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对美国政府进行了反击,警告称此举将危及其履行使命的能力,并威胁美国的高等教育。“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没有法律依据。” 哈佛大学发言人Jason Newt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表示,此举将损害哈佛大学的学术研究努力以及为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的能力,并警告称,这将“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未来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