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爆发粮食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中国需要担心吗?
2024-09-04 11:52:22

这段时间日韩都发生了粮食危机,日本尤甚。日本民众突然发现超市一米难求,而且米价涨到了10公斤300元人民币,有人通过大批发商直接囤米了,货架没米,还开始限购。

 

现在日本零售商和消费者纷纷呼吁中央政府尽快投放储备米,以缓解供应紧张。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8月30日表示不会采取这一措施,称投放储备米恐对大米流通造成影响。

 
 

 

日本为何不投放储备米?日本为何缺粮?

从明面上来看,日本大米产量比去年减了20%,与日本今年创下了1898年有记录以来的酷暑气候有关,高温酷暑的天气使得大米产量大幅减少,其中日本知名大米产地新潟县所受影响尤为严重。

而日本近年来人口一直在减少,日本政府根据国情,对大米的产量进行调整,改耕其他农作物。2023年,日本大米产量为661万吨,同比减少1.4%,创历史新低。产量在有计划的减少,高温造成的意外减产,导致日本的大米供应开始变得紧张起来,日本民众开始抢米。

 

 

8月8日,日本气象厅再来一重击,发布了“日本南海海槽地震临时情报巨大地震注意报”,而这次强震预警直接加剧了日本对大米的抢购,进一步造成了紧缺,商店超市的货架基本空空,好多日本家庭为此不得不改变饮食习惯,改吃其他食物,来适应当前的变化。

 

 

日本政府呼吁民众冷静,说下月新米上市就能改善。但问题是,水稻灌浆期需要大量的日照和高温,但现在台风珊珊来了,日照和高温恐怕没戏了,台风“珊珊”预计将给日本带来半米降雨量,又要考验日本城市的良心下水道了。

而现在日本又把大米稀缺的原因归结到游客身上,认为是赴日游客吃了太多大米。

当然,不能完全否认,因为数据显示,今年访日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2.3倍,达到3212万,平均住宿天数也从去年的8.8天增加到了10.1天。入境旅游带来的米消费量从去年的1.9万吨增加到3.1万吨,总计达到5.1万吨,直接增长了约63%。而很多外国游客们的目标就是日本庶民食物“饭团”。

 

 

日本此轮的大米的快速上涨,深层次原因,还与日本经济的下滑与老龄化相关,经济问题直接反映在GDP上,美国上半年的GDP在14万亿左右,而日本却仅仅只有2万亿而已,这种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要知道日本在八十年代最辉煌的时刻,GDP总量接近美国60%,现在已经不到七分之一。

日本米荒背后,一大深层原因是俄乌冲突推高了能源价格、日元贬值导致了输入型通货膨胀。随着美国加息资本回流,日本踏上了贬值的不归路。日本毕竟是一个外向型国家,能源、原材料半成品都需要进口,由于持续贬值,那么必然进货价相对上升,成本高企。

而俄乌冲突一个影响是导致全球化肥价格上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握有世界化肥原材料产量的四成份额,日本难以购买到物廉价美的化肥等农资产品,也是其农作物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别小看化肥的生产和制造,这些都是具备完整工业链的国家才能生产制造的,日本的尿素、磷酸铵和氯化钾等化肥也严重依赖中国供应。

日本政府几年前就推动使用有机肥替代的计划,但因为产量太低无法满足自给自足需要,依然要加钱进口。

在其他物资的进口上,日本国内对应也要卖的更贵,输入性通胀导致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被蚕食,生活成本上升。

根据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鸡蛋价格上涨了28.7%,普通快餐价格上涨了14.6%,住宿费上涨了17.3%,许多商品的价格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日本帝国资料调查公司指出,2023年至今,日本共有195家主要食品及饮料业者生产的超过3.2万项产品涨价,创下1990年代泡沫经济后新高。

 

 

 

日本韩国都发生米荒,中国该担心吗?

以上是明面上的原因,但背后或许还有其他深层因素,有人认为,这次日本米荒背后,是国际资本已经盯上了亚洲,他们要以日韩为导火索,人为制造一场粮食危机,制造恐慌从而打击熊猫的经济。

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毕竟,美国几乎完全掌控了世界的粮食交易,四大粮商控制了全球80%的粮食交易,其中ADM、邦吉、嘉吉三家都是美国企业,只有路易达孚是法企。联想到岸田文雄辞职,背后可能有他的无奈之处。那么一个可能性,或许是瞄准中国市场。

从粮食产量数据来看,中国倒不怕。日本2023年的主粮产量大约是1100万吨,其中大米661万吨。韩国2023年粮食总产量420万吨,但中国辽宁就有2563万吨。

作为对比,中国是6.95亿吨,其中排名第一的黑龙江7788万吨,排名第二的河南6624万吨,排名第三的山东5655万吨,排名第四的吉林4186万吨,排名第五的安徽4151万吨。

日本的粮食产量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重庆市(1095.9万吨),在中国省份中排22名。中国不但是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50%),还是世界最大的水果生产国(40%)。因此,日韩闹米荒,从国内粮食产量与储备来看,中国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民以食为天,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国际粮企炒作抬高粮食价格,引发恐慌,带动国内的抢购潮,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粮食一直是美国控制世界的手段之一,餐桌也历来是国与国博弈的战场。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疯狂补贴粮食生产,通过低价粮倾销的策略,美国很容易就冲垮并控制他国的粮食产业。

回想粮食危机与次贷危机,在2008年重叠。在次贷危机引爆之前,西方资本想通过一场粮食战争将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于是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粮食市场,拼命的买粮、囤粮,散布消息,哄抬粮价。——通过消耗掉粮食库存,抬高农资价格,恶意炒作粮价三步走。

当时国际炒家想营造一种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我们这边为了便宜粮价,则需要不断抛售粮食储备,而我们手里有一张底牌,那就是1990年为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建立了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以及2000年成立负责管理粮食储备的中储粮。中储粮不停的卖粮,炒家不停的扫货,开始时,中储粮半个月抛一次储备,后来战况焦灼,则几乎隔一天抛一次。国际炒家吃进的越多,中储粮抛售的就越多。

最终伴随着次贷危机爆发,国际粮价撑不住了,中国的储备粮还有一亿吨,受粮价暴跌拖累,各类大宗商品价格全线下跌。中国在这场粮价狙击战中大获全胜。

在过去,国内抢盐、抢油、抢药的事情也发生过多起,去年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引发国际舆论极大关注,我国部分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现象,部分电商平台显示“食用盐缺货”,就是因为被一些人在国内推波助澜的营造人为恐慌,这波日韩米荒抢购潮,我们要警惕届时波及我国,导致粮食和副食品价格会出现突然涨价,造成短期的经济混乱。如果国内消费者被国际炒家带了节奏,自己先乱了阵脚,那谁也抵挡不了14亿人对粮食的疯狂抢购。

中国是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比天大。袁老曾经说过,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日本的米荒,也在告诉我们,把粮食牢牢抓在手里的重要性。

日本和韩国一样,耕地面积更是少得可怜,为数不多的优质地块都拿来盖楼修房了,但大米这类高产作物在亚洲国家的餐饮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无疑也值得我们警惕。

 

 

中国人已经有信心和底气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外界的危机信号,及时做好准备。

搜索
精选文章
回顾与展望   德媒:影响2025年世界经济的十大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不只取决于惩罚性关税,比如中国就在寻找新的增长模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给全球气候带来压力,特朗普必须解决债务不断上涨的问题,全球正在武装自己。1.全球贸易机遇挑战并存如果全球贸易是一部连续剧,那么2024年就是悬念迭起的一集:紧张加剧。已被一些人宣布死亡的全球化并未放慢脚步。就在几天前,联合国预计2024年全球贸易额达到33万亿美元,增长3%。随着南共市-欧盟自由贸易协定基本达成
观察丨2025年4名轮值票委更新,美联储内部会更分裂吗?
2025年到来,美联储迎来了2位“鹰派”票委、1位“鸽派”票委与1位中立票委,他们将如何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据美联储官网,2025年,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Austan D. Goolsbee)、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Susan M. Collins)、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Alberto G. Musalem)、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Jeffrey R. Schmid)将成为新的轮值票
法学博士:韩国抓总统没抓到暴露司法体系矛盾,将推动相关改革
韩国公调处(即: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3日表示,当地时间3日13时30分停止执行对尹锡悦的逮捕令。同日,韩国宪法法院结束第二次预备庭审理程序并宣布,尹锡悦弹劾审判首次公开辩论将于1月14日举行,第二次将于1月16日举行。对于韩国政坛近期的一系列事件,韩国成均馆大学法学博士范栩闻从尹锡悦被批捕的可能性、尹锡悦作为曾经的检察官在法律上的“极限操作”,以及近期批捕、冲突等情况对尹锡悦和韩国政坛走向的影
2024年美股绿盘收官:纳指全年涨28.64%,英伟达涨超170%
  中新经纬1月1日电 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跌,纳指、标普500指数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  Wind截图  美东时间2024年12月31日16:00(北京时间2025年1月1日05:00),道指收跌29.51点,报42544.22点,跌幅为0.07%;纳指收跌175.99点,报19310.79点,跌幅为0.9%;标普500指数收跌25.31点,报5881.63点,跌幅为0
华尔街到陆家嘴精选丨2025年全球金融市场展望:如何在波动中占得先机?
①特朗普2.0时代将增加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波动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将正式开启第二个任期。其关税政策可能会在美国引发通货膨胀,迫使美联储采取更紧缩的货币政策,预计美国经济增速将回落至2%左右。其“美国优先”政策可能对非美经济体复苏构成阻力,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关系,全球产业链可能加速重塑。特朗普支持私营部门创新,可能会助力传统能源、汽车与国防工业,同时推动新兴产业如加密货币、AI、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