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餐饮业尤为困难的一年,上半年倒闭了约105万家餐饮企业,接近2023年全年倒闭餐饮企业的总量(据天眼查数据)。在这样的背景下,餐饮企业还能怎么活?
8月27日,海底捞公布了2024上半年财报,营收214.91亿元,同比增长13.8%;核心经营利润27.99亿元,同比增长13.0%,收入与核心经营利润创历史新高。凭什么海底捞能走出一条逆势增长曲线呢?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推出了一个高级管理团队“运营五虎将”,分别是副总经理,产品委员会主任,执行董事宋青;副总经理邵志东;轮值COO苗喜庆;创业委员会主教练,焰请烤肉铺子品牌创始人杨华;海底捞营销部长兼大区经理张关平。他们将在创业机制、产品创新、供应链保障、运营协同、营销支持五大领域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和公司整体发展。人的调整则意味着顺应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的调整。
虽然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说,“海底捞这辆车只能由我驾驶,谁也别跟我争方向盘,谁争谁下车。“但是从2020年成立决策委员会,2021年把CEO岗位让渡给杨利娟后,张勇已越来越放权。
张勇的大徒弟,最得力的干将杨利娟转向海外业务,被委任为特海国际CEO。6月份,海底捞新的CEO苟轶群接替了杨利娟的职位。
杨利娟的特点是杀伐果断,2021年,海底捞遭遇了30年来41.6亿元的历史性亏损,被打进了ICU。过去三年的战略落到执行层面就是“啄木鸟计划”、“硬骨头计划”,是由杨利娟来完成的。核心词就是铁腕关店、制度调整、组织架构变革。
海底捞现阶段的战略规划被设定为“红石榴计划”,即多品牌战略。比如海底捞新创品牌焰请烤肉、小嗨火锅、五谷三餐、苗师兄香锅等。
新任CEO苟轶群也是老臣,2002年加入海底捞,曾任首席财务官、信息技术负责人、供应链及采购负责人,从其主导创立过“创业创新委员会”和“数字化运营委员会”,以及从事过投资业务看,他现在的任务是带领五虎将推进“红石榴计划”。海底捞进入了多品牌管理,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图说:海底捞历年门店数量与翻台率数据。
不认同“双手改变命运”的,再优秀也不要
海底捞从市场低谷翻身成功,从根子上说,仍然取决于张勇设计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是“双手改变命运”。张勇有他独特的培养方式,最终打造出了忠诚度极高、信奉“双手改变命运”的团队。目前的核心管理团队,可以说是“双手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
张勇说,管理层第一就要选拔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才。不赞同核心价值观“双手改变命运”的,再优秀也不要。
“运营五虎将”中,宋青、杨华、苗喜庆、张关平都是海底捞从业超过17年的元老。他们大多和张勇一样,学历不高,都是从门店服务员干起来的。最初,这是企业成立早期高管们的自然成长经历,后来,张勇把这个传统变成了制度。就是哈佛、耶鲁等藤校毕业的进海底捞,也要去门店做服务员历练。因为海底捞从火锅衍生的供应链等所有业务,最终都是服务门店的,不了解门店,无法作出最准确的决策。
此管理团队只有邵志东是2010年空降到海底捞的外部高管,曾任人力资源主管、信息技术、轮值COO等职位。刚到海底捞就经历了一场冲突——秋裤事件。
2010年4月1日,拥有计算机硕士、人力资源博士学位的邵志东入职海底捞,创办海底捞大学(企业培训中心)。11月入秋的时候在北京郊区举办了一场优秀领班培训。当时天气转凉,又在山区,员工都很冷。副总宋青觉察后马上张罗给每人买了一条秋裤,第二天就分发给了大家。邵志东对这个行为很不理解,虽然给员工买秋裤没错,但是按程序应该知会海底捞培训负责人来操办,怎么能直接出手不按流程办事呢。
两人为此事产生的冲突甚至闹到了张勇那里。最后的结果是每人各打50大板,买秋裤的钱两人各自承担一半。
这次冲突更像是原生土壤培育出来的干部和空降兵的一次冲突,是外来文化和原生文化的一次冲突。宋青谈到此事也认为,“这件事是两批人磨合的爆发,是两种人的结合。”
宋青几乎是海底捞原生文化培育出来的代表。2000年18岁就进入了海底捞,最初在西安店做服务员,采购员。在西安冬天寒冷的早晨去菜市场买菜,因为细心挑拣触怒过摊主。
西安店是海底捞走出四川的第一站,张勇和杨利娟几乎是宋青最早的师傅,后来每个阶段,都有师傅手把手地教,包括梳理供应链的架构,送她去商学院学习。直到她出任供应链负责人。
“不能让员工冻着”“马上行动”,几乎是土生土长的海底捞干部的行事风格。但现在宋青认为,和她有同样想法的人必须要有流程规范的约束。
邵志东和腾讯新闻说,目前海底捞的高管有两类人,一类可以比喻为“走干讲”的代表,一线服务员干起来的,行动力特别强,执行力特别强,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更深刻,这是烙印在他们血液里面的,敢打、敢拼的,是很典型的一群人。
另外一群人是“读写想”的代表,不是从服务员干起来的像我这样为代表的一群人,想得会更多一些,行动力慢一些,但是系统化思考要更完善。这两类干部在认知上,或者做事方式上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海底捞的高管团队就是在这样的磨合当中逐渐调整的、逐渐融合的。
一般来说,空降兵到海底捞有较大“体感适应期”。邵志东说,海底捞有一个典型特点,今天说完了明天就干,明天就要结果。最初,我一直徘徊在开枪和瞄准之间,到底是先开枪还是先瞄准,我们的习惯肯定是想好了再干,哪能上来就干?这件事情在我刚来海底捞后困扰了我两三年的时间。我们的习惯是先瞄准。但是海底捞的习惯是收到指令先开枪,打了再说。反正打100枪自然就准了。
2012年4月,邵志东在加入海底捞两年后,被委派为海底捞北京四店店长,店里120多个员工,50对夫妻。邵志东说,我职业生涯从未管过这样一群人,批评老公,老婆可能会不高兴。不但要管业务,还要揣摩人心。对人性的了解也是海底捞的必修课。
他认为:“张大哥的用人风格就是这样,他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应该补一线的课,所以让我做店经理。”
做了一年多店长后,邵志东又轮岗各个业务板块,在北京推出海底捞首家智慧餐厅,主管人力资源部、信息部,做北京区域教练,轮值COO,到如今的集团副总。他感触颇多:“洞察人性,我学了十年”。
不要和基层员工谈情怀,要谈利益
张勇选干部,有几个衡量尺度:第一要爱海底捞;第二是业务熟练;第三是洞察人性。
热爱自己的企业几乎是所有公司对员工的倡议。但是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笔者对海底捞的观察有两点:利益驱动+对公司深深的归属感。
张勇有一个观点,不要和基层员工谈情怀,要和基层员工谈利益。落到实处,就是及时激励,不吝惜给钱。
轮值COO苗喜庆出身河南农村,有苦难的童年经历,10几岁就辍学在西安打工。2007年到海底捞的原因,是海底捞服务员的工资是800元/月,比他就职的酒店多了200。到海底捞的第一个月,因为工作努力,拿到了800元+150元奖金,他非常高兴。
三个月后,苗喜庆做到领班,月薪涨到了1500 以上。九个月后,他做到了大堂经理,月薪涨到3000 多块钱。5年时间,他升任店长,工资达到8000元/月。在2012年,远超同行。近年,海底捞店长的月薪曾上过热搜,基本工资+本店分红+徒弟店分红+徒孙店分红,极为优秀的店长年薪接近200万。
那时候,苗喜庆觉得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苗喜庆对腾讯新闻说,“其实一直认为自己做得非常不好,但是公司一直给机会、给平台,直到现在做轮值COO。”
2012年,苗喜庆在升任郑州四店店长前,还是实习店长。店里发生了一场火灾,造成了255万元损失。他认为店长转正的事肯定黄了。但是此事在公司内部做了通报后,还是让他做了店长。一次在泰国奖励优秀店长旅行,他不巧坐在张勇旁边,张勇问他是谁?他说郑州四店店长苗喜庆。张勇说,喔,就是那个失火的店长。苗喜庆吓得愣在原地。
后来,苗喜庆总是能从店长——家族长——优秀大区经理中脱颖而出。苗喜庆认为,对公司非常感恩,是因为海底捞能承担成本巨大的试错和对高管信任。
信任也是创新驱动力的一种。海底捞营销部长张关平,2006年20岁加入海底捞,从传菜员做到店长、家族长、大区经理,目前兼任营销部部长。他正在设计一套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客群的营销方案,试图成为通用型模版。“海底捞的1000多家门店能有1000多种玩法”,“店经理只要不违反红线,就应该放开去跑”。
海底捞如何培养干部
任正非曾说,将军都是选拔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这也是一些商学院教授的观点。
但张勇不一样,他认为人是可以培养的。海底捞的诸多高管,几乎都是张勇一手调教的。
他最常规的做法就是让高管到不同的岗位上轮岗,所谓“一岗多能”,同时督促高管去做创新的事。比如西安片区的统筹教练杨华,自1999年入职以来,担任过店经理、小区经理、大区经理等,目前是海底捞创业主教练、子品牌焰请烤肉铺子的创始人。
2020年,海底捞首次提出多品牌战略,动员所有的统筹教练在内部进行二次创业。杨华很不想打破目前的舒适区。
张勇了解诸多高管,对杨华这样讲:“一定要让自己舒服,不行就回来继续当统筹教练。”这句话对杨华反而像个刺激,她做事的劲头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人的本性是不想改变,逼着员工不断尝试改变,才能激发员工潜能,从而带来业务的日新月异。
杨华和腾讯新闻说,“张大哥会在每一个阶段,推荐我们读不同的书。比如我做普通员工时,推荐我读《致加西亚的信》,使命必达;我做领班的时候,推荐我读《谁动了我的奶酪》,讲危机意识;我做店长时,推荐的是《一分钟经理人》;当我做到大区经理时,推荐的是《人性的弱点》,以及杰克韦尔奇的管理书籍。这种推荐是不间断的,他就像一个班主任,也像一个校长。”
后来,杨华又上了三个商学院,西安交大的商学院,北大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像许多海底捞高管一样,在经历多年实战后,公司再送她们到商学院补理论课。
但大多时候,张勇都是“现场指导”,在现实中纠错,矫正管理层对顾客的认知。
杨华讲了一个记忆深刻的例子。有一次张勇到西安的店里视察,发现一个包间没有空调,客人吃饭时明显热得很。张勇就让所有的相关高管在那个包间里住 7 天,体会一下客人的感受。于是这些高管,白天上班,晚上就在炎热的包间里睡觉。
通常,张勇到门店,并不问“最近生意怎么样?”而会问“员工住的离店有多远?”“吃的几菜一汤?”“宿舍是否干净?”。
这其实是张勇从创业时就摸索出的理念,只有把员工照顾好,员工才会照顾好顾客。
杨华说,张大哥纠错时,像个严厉的家长。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手抓员工,一手抓顾客。
这两个维度最终落实到了海底捞最基本的考核。海底捞对门店并不考核营业收入和利润指标,而是员工努力度和顾客满意度,实行ABC三级打分制度。这似乎不可思议,但海底捞的考虑是,如果考核门店的利润指标,门店就会消减成本,开源节流,反而妨害了顾客体验。
张勇和高管还是谈情怀的。杨华说,张大哥会在一个非会议非正式的场合和高管们聊天,谈理想,谈感情,什么都谈。还是很开心的。
基于多年来这种从业务到精神上的指引,整个管理团队对“张大哥”绝对信任,“张大哥”就像海底捞的最强大脑,通常每半年或一年,他会指定一个方向,然后领导班子就奔着这个大方向,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把“张大哥”的愿景落地。
多品牌组合业态迎合新消费趋势
过去三年,杨利娟完成了阶段性使命,就是逆风翻盘,不但让海底捞活了下来,还在 2023年以经营收入414.53亿元,净利润44.95亿元,创下了成立30年以来的最好成绩。
关店,提效,控制蒙眼狂奔高速开店寻求更理性发展。但是由此也暴露了一个现实的矛盾,“双手改变命运”的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海底捞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的,如果扩张减速,增长空间变小,又如何让员工双手改变命运呢?
同时,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海底捞单一主品牌是否能承担应对当下消费现实、持续发展的需求。
所以未来几年,海底捞将不断寻求业态升级,多元化发展,甚至放开加盟。开创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海底捞孵化了焰请烤肉铺子、小嗨火锅、苗师兄香锅等品牌,正在形成烤肉、快餐、中式正餐等多种组合业态。
2023年12月29日,海底捞旗下的首家“焰请烤肉铺子”在西安开业,开业首月就实现盈利。
焰请烤肉创建者杨华分析,认为烤肉这个模型是成立的。第一,年轻人喜欢;第二,烤肉是人类文明的第一个烹饪方法,能够被全球消费者接受,无论中日韩,还是欧美,都吃烤肉,而且一定程度上,消费者对烤肉有近乎成瘾性的消费习惯;第三,这个赛道至今没有真正的头部品牌;第四,能够跟海底捞供应链高度契合,能够嫁接得住海底捞强优势的一条赛道。
基于这几个判断,“焰请烤肉铺子”在义乌、南京、杭州的几家店也实现了盈利。
2024年3月,张勇到西安考察焰请烤肉铺子,提出了“多管制”的理念,旨在将焰请的人才体系与海底捞的资源进行整合。
杨华描述那时的感受,“像一下子插上了翅膀”,他笃定,“在海底捞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人才输送管理体系和利益分配体制的支持下,这场战役一定会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