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经济状况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差。
但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
01 利润跳崖式下滑
最近,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的餐饮业数据。数据显示,餐饮行业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2.9%,这还不算啥,真正让老板们头疼的是利润下降了88.8%,基本就是“断崖式”滑落。你可以想象,原本可以“养家糊口”的利润,现在可能连“保命钱”都不够了。
与此同时,外卖骑手的数量增长了49.7%。这么多的人去送外卖,说明什么?说明就业市场不容乐观,很多人找不到更合适的工作,只能转行去“骑车送餐”。甚至,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加入了外卖大军。在这种情况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经济是真的不好,差到让大多数人都去跑外卖。
北京如此,其他城市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从餐饮这个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行业来看,经济萧条的阴影已经笼罩在我们身边。加之股市的大幅度波动,不难发现整个市场已经陷入“内卷”的死循环,竞争激烈,利润微薄。
02 常规玩法已经走不通了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普通人的日子最难熬。过去几年,我们习惯了工资上涨、房价暴涨,但突然发现,这一切戛然而止。老板们为了“降本增效”,不惜裁员、降薪。2023年和2024年,裁员的新闻层出不穷,就连IBM这种国际大公司都在中国裁了1000多人。过去靠加杠杆赚的快钱,现在成了沉重的负担。
其实,这波降薪裁员早有预兆。很多人在经济上行期购房时,考虑的是收入会不断增长,却忽视了收入也可能停滞甚至下降。当收入无法覆盖房贷时,断供潮自然随之而来。加之大多数人收入缩水,消费意愿也跟着急剧下降。你看奢侈品的崩盘现象就知道,大家能花的钱越来越少了,消费市场也开始萎缩。
说到底,很多商家过去靠运气赚的钱,却把它误认为是自己努力的成果。于是,当经济走下坡路时,才感到“赚钱真难”。而事实是,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已经改变了市场规则,原本的“套路”行不通了。
03 经济寒冬
经济寒冬这个话题,已经不需要再辩论。数据和现实就摆在眼前,很多中产阶级在这一波下行周期中被打得措手不及。所谓的“中产脆弱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人因时代的红利成为中产,但在经济下滑时却失去了身份。这并不是简单的个人努力就能解决的,更多的是经济大势决定的。
然而,寒冬之中仍然有机会。有人悲观,有人乐观,这个时候,你反而需要逆向思维。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反者道之动。” 经济下行时期,市场上的机会依然很多。比如黄铮为了不想成为首富,自爆拼多多预期不佳,导致股价暴跌。而实际上,市场中的“隐形冠军”依然活得很好,只是他们习惯了“闷声发大财”。
不要再盲目跟风去开餐厅、咖啡店了,现在创业需要低成本、灵活性更强的模式。比如自媒体、短视频、直播,这些赛道仍然有大量机会。而你可能只看到身边人去送外卖,却忽视了那些通过做自媒体、卖课程,甚至投资不良资产赚到大钱的人。
其实,赚钱的路子多得是,只是你还没发现。就像德鲁克曾说的:“动荡年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要在寒冬中找到一丝阳光,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和策略。
2024年的经济,确实不容乐观,利润下滑、就业困难、市场内卷,这些问题日益凸显。
但在这个寒冬中,我们依然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打破过去的思维惯性,学会适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困境中找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