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节,大家讨论最多的不是月亮圆不圆,而是经济观察报的一篇文章:《断供房贷被冷处理》。
里面描述了很多现象都是颠覆我们过去以往的认知的,大概的意思就是:
现在断供多了起来,银行也极度害怕,对借贷人的态度也改变了。
文中举了一个断供的例子,业主是在2021年买的房子,总价126万,今年6月份开始断供。
银行多次和业主沟通,也无力改变断供的事实,最后银行为了尽快处理这一笔不良债权,只能通过市场出售,88万成交。
这都算幸运的,卖出去的钱足够覆盖银行的贷款,只是对于业主而言,首付已经亏没了。
但银行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们的首要任务已经从以前拓展业务第一,变成了今天防范风险第一。
上半年,第一财经报道,上市银行房贷规模半年缩水超3000亿,断供率不断攀升。
42家上市银行中,有21家银行披露了半年度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率。
其中19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按照平均值来衡量,21家银行不良率提升了0.1个百分点。
普通老百姓对于房贷本来就是很谨慎,不到最后一步不会轻易断供。
所以断供一直以来都是极少数的事件,在过去不良贷款率哪怕上涨0.1%也是很严重的,如今却越发司空见惯。
有钱的人提前还贷,没钱的选择断供!
看着日益减少的房贷余额,银行这下是真的急疯了。
对于那些提前还贷的,存量房贷利率一天不下降,银行都无力阻挡这股浪潮。
而针对断供的群体,银行也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各种打电话关心,咨询,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房贷业主坚持还贷。
有的还帮助断供者找工作。
网上还有人抛出一张截图,银行给他找了一份饭店服务员的工作,一个月3600元,房贷2100。
银行肯定是没有义务帮忙找工作的,我估计应该是工作人员可能动用私人关系帮忙找了一份工作。
一位银行工作的朋友和我说,现在银行个贷经理压力非常大。
他说控制不良率是很多支行放贷的客户经理的重要任务,和绩效紧紧挂钩。
而且“想离职先清收”,一定把自己经过的不良贷款处理好才能走,烂摊子不收拾,个贷经理就始终无法转岗离职,甚至还会遭受内部处分。
现在银行虽然想要贷款业绩,但对于新增贷款审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宽松,他们也担心自己经手的贷款出现断供。
一旦出现断供的迹象,无论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还是出于自身考虑都会协助断供者还贷,尽量不要走到断供这一步。
而对于一些实在走投无路的断供者,银行给出了延期还贷的办法。
目前全国各大地方银行都陆续开始执行了(具体大家还要咨询所在地银行,不同地方不同银行政策都不一样)
一个深圳某银行的朋友说,如果他们遇到断供的,一般是劝说转为经营贷,利率3.05%-3.1%。
或者申请延期还贷,每个月按10%去还款,两年的缓冲期。
下图是8月份广西一网友成功申请到中国农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延期还款申请。
房贷成功延期两年,前两年每个月只需要还月供的10%,后两年每个月还月供的90%,第五年恢复原月供,延期期间也没有额外的利息,相当于给了业主两年的喘息时间。
还有一些是前三年一分钱不需要承担,后续第四年一次性归还本息。
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够直接在app申请延期还贷的,一名即将断供的网友表示,刚开始他也申请不到,问银行就是没有。
有的银行一开始会建议转经营贷,或者卖房,如果卖房后也无法覆盖银行贷款,银行会给予其5年的信用贷款。
只是上述两套方案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经过银行工作人员交涉多次后,依旧选择断供的,才会给你打开延期还贷的通道。
毕竟对于银行来说,延期还贷这种事情要是全面铺开了,大家都去申请,对银行损失同样惨重。
现在法拍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以前断供的房子,收回来要等一两年后才进入法拍。
当时速度之所以慢是因为房价有上涨预期,拖得越久,拍出的价格越高,对银行和断供者都是好事。
现在银行当然希望加快速度处理,但有些地方由于断供房数量实在太多了,而且流拍率高,拍卖难度比卖出一套二手房难度还要高。
法拍房本来就是打了七八折,依旧遭遇流拍,大部分城市的流拍率都在50%以上。
哪怕成功拍卖了也无法偿还银行的债务,银行照样出现烂账。
所以现在各大银行都在想办法帮助断供者延期房贷,也就是逐渐转向冷处理。
而银行之所以转变态度,是因为银行慈悲吗?
是,也不是。
说到底,还是形势发生了逆转。
随着房价继续下跌,全国几乎超过8成的房子首付基本已经跌没了,这种趋势目前还看不到尽头。
叠加居民收入下跌,失业裁员风险增加。
手里有钱的人选择提前还贷,走投无路的人选择断供,两者都是瞬间消灭银行利润的恐怖核武器。
为了保住仅有的一段存量房贷利润,银行也只能从过去那种走程序查封房屋,发律师信警告,变成现在的嘘寒问暖,甚至动用私人力量帮助业主找工作。
现在银行哪怕把房子收了,也只能烂在手里,说不定一些垃圾资产的价格一天比一天贬值。
但存量房贷的是长期的,是银行仅剩下的利润来源了,银行自然要好好哄着这些存量的业主们。
毕竟想要喝牛奶,得保证奶牛不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