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正在“非必要,不消费”_电影票_病毒_惠誉国际
2024-09-12 15:30:53
一个代表着当下,一个代表着可能的未来。

 

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越来越多人正对外国品牌消费需求出现减弱迹象,而目前,多家跨国企业已经对国内的商业需求发出警报。

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伦敦广告巨头WPP在财报中指出,过去三个月以来,在华销售额下降了近四分之一,该公司对在华市场的前景表达悲观。

除了广告巨头,美妆巨头也是类似的趋势。

法国美妆品牌欧莱雅估计,今年上半年在华销售额增长将下降2%到3%,而大众旗下的保时捷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在华销售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分之一。

欧莱雅首席执行官叶鸿慕表示,中国是全球唯一消费者信心仍然非常低迷的国家,就业市场不健康,许多国人将他们的积蓄投资在房地产,但房产已经大幅贬值。

跨国企业不好过,国货也同样如此。

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销量减半,亏损了22.7亿元,去年上汽通用同期净利润还有5.3亿元,结果今年就直接腰斩,最终上汽集团扣非净利润下滑超80%,至10.2亿元。

东风、广汽的处境和上汽相同,根据乘联会数据,上半年主流合资品牌销量只有294万,市场份额进一步降至29.9%。

更能够证明消费降级的是电影票房。

今年暑期档票房爆冷,虽然高达116.43亿元,但同比下滑了43.5%,相比新冠病毒前的2019年下滑了65%,如果不考虑新冠病毒严重影响线下观影的三年,那么今年暑期档的票房是2015年以来的新低。

换句话说,我国暑期档电影票房降至2014年,也就是差不多10年前的水平。

今年暑期档票房不佳是因为片荒吗?

当然不是。

今年暑期档新片上映量是最近六年的新高,一共有144部,总放映场次3824.7万,平均票价为40.8元,和去年持平,但愿意买票进电影院的人变少了,场均观影人次只有7.5,甚至不如新冠病毒的2022年。

这是一个非常重磅的信号。

40元的电影票,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但愿意买票进电影院的人的确变少了,这也表明人们的口袋里没有多余的闲钱,还可以支撑看电影这样的消费场景。

消费者的电影支出变得更加谨慎,猫眼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电影观众都在理性消费,仅高收入或重度观众表示会增加电影消费,但占整体比例却不到四分之一。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报复性消费,在2024年,却迎来了当头棒喝。

彼时,距离我们走出新冠病毒不过两年时间,但消费不仅没有回来,反而多项数据都无不表明,消费变得更理性了。

北京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餐饮利润暴跌88%,上海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9.4%,7月同比下滑6.1%,而这两大一线城市,可以说是我国其区域经济的领头羊。

而它们消费的变化,很好反映了宏观经济当下所面临的温差。

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国际评级的分析师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餐饮业的增长率首次降至8%以下(不包括新冠病毒期间),这是自2010年以来的首次。

惠誉分析师表示,公众可支配收入前景的不确定性,加上房价下跌导致家庭财富进一步缩水,令消费者将减少非必要支出或转向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更进一步,这种趋势不仅限于餐饮业,还扩展到服装、化妆品和珠宝等非必需品领域。

非必要不消费,这是可怕的代价。

需求不会变,但变的是人们对需求愿意付费的价格。

在消费降级部分,打出“4元柠檬水”的蜜雪冰城在国内取得巨大成就,相比之下,1杯15元的奶茶反而显得格格不入,而蜜雪冰城柠檬水的爆火,也反映了低迷的消费情绪与日益节俭的消费心态。

消费降级大潮正来,谁也无法阻挡;在全球最大免税区之一的海南,化妆品支出领跌,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消费者在眼线和乳液上的支出也减少了40亿元。

进入下半年,消费降级的趋势似乎愈演愈烈,国内多位经济学家也呼吁发放消费券以刺激经济,但如今也只有上海开始发消费券。

最近上海发布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个人消费者购买符合要求的家电、家装、家居和适老化等产品,按照销售价格的15%予以补贴,单次补贴不超过2000元。

上海这一轮消费券的补贴范围集中在家电和家具品类,对餐饮和其他社会消费的补贴依然很少。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也并非没有意识到消费不足这个问题,今年我们已经多次呼吁要增强家庭消费能力,但真正落实到细则的具体措施,至今还没有出现。

考虑到如今已经是9月份,算下来今年差不多只有三四个月就过去了,尽管不排除在年末推出其他消费券刺激消费,但这种可能性,似乎也并不高。

从居民端来看,国人非必要不消费的消费习惯还在固化。

从2020年初到2024年1月,国内家庭大约往银行账户里净存了58.24万亿元,且其中高达82%都是定期存款,这四年新增的存款总额相当于2009年到2019年这十年的总和。

80%以上的定期存款,四年存了过去十年的存款总额,这两个数据都进一步表明了今天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对消费信心的低迷。

为了刺激消费,我们也不是没有采取措施;随着市面上的货币流动性越来越低,今年我们采取了降低存款利率、下调房贷利率等措施,但即便如此,效果依然有限,降低的存款利率也依然没有挡住人们往银行里存款的热情。

今年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0.66万亿,其中家庭存款增加8.94万亿,考虑到还有五个月的时间,今年家庭存款大概率又会突破10万亿元。

如今来看,这一波存款潮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今天的银行哪怕是存款利率已经下探到了一个新低,但依然如同一个吸金巨兽一般,吸引着市场中越来越多的货币,当越来越多的钱都开始流向银行的时候,市场中的流动性就会越低,而经济的活力自然就会下降。

彼时,中低收入群体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的就业严峻;至于供需平衡,那更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非必要不消费,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好坏,信心与否所做出的决定;微观上这是对个体最有利的选择,但在宏观上,消费的低迷又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活力,最终形成了负面循环。

要想打破这一僵局,我们最终还是需要在消费层面去做更多可能性。

消费主义的陷阱还没到,我们就迈入了不消费的陷阱。

end.

搜索
精选文章
美资深议员“怒喷”特朗普:若他有权解雇鲍威尔,市场将崩溃!
财联社4月18日讯(编辑 黄君芝)美国民主党资深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周四警告说,如果特朗普总统有权解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美国市场将“崩溃”。鲍威尔讲话画面沃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讲话中承认:“我经常与鲍威尔就监管和利率问题发生争执。但是要明白一点:如果鲍威尔主席被美国总统解雇,美国市场将会崩溃。”她指出,支撑股市乃至全球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大机构(美联储
马克龙:美乌欧在法磋商乌克兰问题“积极且有建设性”
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17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美国、乌克兰,以及法国、英国、德国的代表当天在巴黎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会谈,会谈“积极且有建设性”。马克龙当天会见了到访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鲁比奥当天同乌克兰、法国、英国三国外长,以及德国外交部官员举行了会议,磋商乌克兰问题。马克龙讲话画面 网络图法国外长巴罗对媒体表示,这是“美国、乌克兰、欧洲首次坐在同张桌前”磋商乌克兰问题,后续会谈将于下周在英国伦敦举行。
重大进展!美国、乌克兰签了!特朗普、泽连斯基发声!战况激烈,乌军一天对俄发动10轮袭击,乌方:正全力阻止俄军推进
据俄罗斯国防部17日公布的消息,在过去24小时中,乌军对俄方多处能源基础设施进行了10轮袭击,造成包括高压线路和多座变电站在内的供电设施受损,部分地区居民区断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7日表示,16日晚,俄罗斯无人机袭击第聂伯罗,造成3人死亡,部分房屋和民用基础设施受损。此外,敖德萨、苏梅州等地也遭到俄方无人机袭击。当地时间16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俄军控制了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卡利诺沃居民点。俄军
又见无理打压!美国政府拟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额外收费
特朗普讲话画面财联社4月18日电,美国政府采取措施拟对停靠在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额外收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当地时间4月17日提出一项计划,所有停靠在美国的中国建造和中国拥有的船只都将根据所载货物量收取费用,所收取的费用将用于振兴美国衰落的造船业。根据所谓的301条款,相关费用在六个月后征收,此后将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船只的船东和运营商将按净吨收取费用,汽车运输船将另行收费。三年
哈佛大学回击特朗普:若被取消免税地位 将酿成“严重后果”!
财联社4月18日讯(编辑 卞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将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后,这座世界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对美国政府进行了反击,警告称此举将危及其履行使命的能力,并威胁美国的高等教育。“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没有法律依据。” 哈佛大学发言人Jason Newt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表示,此举将损害哈佛大学的学术研究努力以及为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的能力,并警告称,这将“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未来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