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关门即走的无人零售柜,背后都有人在盯监控算账吗?智能售货机的生意,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此前,亚马逊著名无人商店项目「Just Walk Out」,被曝背后疑似有1000个印度人在看摄像头,通过视频来标记和结算价格。
无独有偶,铺满国内一二线城市地铁、线下商场的智能零售柜,也常被质疑“幕后有人”。
消费者使用传统的自动售货机,需要经过按下按钮,选择饮品、扫码或投币付费、商品掉落几个环节来购买,而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智能售货柜里,消费者可以直接扫码通过小程序打开柜门,挑选完商品后关门即走,手机里的支付系统会自动扣费。
然而,当智能售货柜的后台视角流传于网络后,打碎了不少网友对“智能化”的幻想:监控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消费者拿了哪样商品,后台操作人员通过视频判断后,在电脑上按下对应价格,然后消费者手机上才会收到扣款信息。
那么,智能售货机背后到底有没有人?“无人”到底是真智能还是伪概念?
01
智能背后的人工“保姆”
“我之前买了一个泡面、一包鸡爪,鸡爪没给我算钱,然后我就知道有一个小伙子要被扣钱了。”咨询过智能货柜后台收银系统工作的小辛告诉《豹变》。
小辛的描述似乎再一次印证了那句来源于现实的网络梗:“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工的智能’”。
比如,“如果挡住摄像头如何判断我买了什么?如果很多人一起伸手拿了很多商品,机器还能识别出来吗?”在使用扫码开门、自动结账的智能货柜时,不少人会萌生出这样的想法。在智能货柜后台操作的《商品识别规则》里,这些行为都是通过“人工”判定为“非友好行为”。
按件计费的兼职打工人,藏在一个个智能货柜的摄像头背后。小辛表示,一个账号负责几十台机器,远程操控的视角是一段一段的购物视频。
做得快的话几秒钟就可以点完一单。然而,这份看上去简单易上手,平常可以在家赚点零花钱的兼职工作,却并没有那么好干。
小辛的招聘方明确提出的薪资待遇是9分钱一单,并且上岗前需要进行培训。“一轮300个模拟题,一个达到97%的正确率就能上岗,但三轮必须做完,如果三轮还没达标又还想做,就继续做。”
但是劝退小辛的不是低薪,而是高额的罚款:“做错一单就要罚款5元到10元,相当于几十单都白干。”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分享自己类似的兼职经历,称“一直盯着屏幕太费眼,扣来扣去一天可能就赚几块钱”。与此同时,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搜索“无人售货机视频标注员”,能找到不少正在招聘的帖子,有网友在下面留言提醒“咨询过,有的要交298元押金”。
实际上,《豹变》了解到,市面上确实有类似的智能售货机是通过监控,人工远程操控来完成结账的,但并不能称为主流现象。
元气森林市场部前员工王宇表示,真正的智能售货柜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称重识别,这种售货柜技术门槛低,但是不能放重量相同、价格不同的产品;另一种是通过视频捕捉,这类机器的开发门槛比较高,相应设备的成本也比较高。
“类似于元气森林、丰e足食这种背后有大公司,以及资金充足支持技术开发的,并不会在远程安排人工后台一点一点结算,是货真价实的‘智能货柜’。但市面上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会套个‘智能’的壳子,用廉价计件劳动力来代替这部分功能。”
02
智能售货机,是门赚钱生意吗?
无人智能售货机与人工“保姆”的故事,说到底还是一个经营成本的权衡:智能太贵,而人工更便宜。
近几年,中国的无人售货机在飞速发展。尤其是2017年“新零售”概念兴起后,互联网玩家和传统零售巨头们先后下场无人零售,将自动售货机行业带入智能化时代。
行业里各种观点认为,智能售货机的渠道价值独特,凭借24小时营业、更少的人工、空间成本,解决线下即时、随机性消费需求,更能打破传统零售租金、人力高企的痛点。
据《2024-2029年中国无人售货机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无人售货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89.08亿元,预计到2024年,中国无人售货机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0%。
不过,就像前文里部分智能售货机依然需要依赖人工一样,更多的成本问题在智能售货机发展过程中涌现,这些从中国最大的自动售货机经销商友宝的财务数据中可见一斑。
财报和招股书显示,友宝在线主营业务板块主要分为无人零售业务、广告及系统支援服务、商品批发和自动售货柜销售及租赁,其中2023年无人零售业务(选即取货柜、饮料售货机、饮料及零食售货柜、现制饮料售货机)收益20.3亿元,占比76.1%。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3年,友宝的净利润分别为0.4亿元、-11.8亿元、-1.9亿元、-2.8亿元和-3.19亿元,从2020年到2023年,友宝都处于亏损状态,四年累计亏了将近19.29亿元。
从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到,2021-2023年友宝的毛利率分别达到41%、43%、41%,常年保持在40%以上,但净利率只有-7%、-11%、-12%。
高毛利、低净利,是零售业务的典型表现,无人智能售货机们虽然打着无人的旗号,依然摆脱不了零售行业的本质。这背后是高昂的销售成本侵蚀了利润。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友宝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6.9%、40.3%、45.9%、42.1%。公司销售费用率高,主要因为在销售及营销费用中点位运营及开发开支约占一半,其他还包括雇员福利开支、物流及交通开支、折旧等。
在友宝的无人零售业务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购买和维护无人售货机,同时还有场地租赁费用,尽管自动售货机可以省去部分人力成本,但定期补货、物流、维修的人工并免不了。
所以,为了解决部分成本问题,2020年起友宝从直营模式转为类似于加盟的“合伙人模式”。点位合伙人可以选择购买或者租用友宝在线的自动售货机。但2023年,友宝合伙人数量仅有1932个,占总体数量的3%左右。
传递到消费者端,相对高昂的投入成本让零售价格也变得不那么“美丽”。《豹变》发现,正常卖3元的百岁山瓶装水,在某自动售货机上购买后自动扣款的价格为4.49元。一瓶佳果园椰子水扣款10.25元,同款饮料在京东上均价5-6元一瓶,产品售价几乎都贵出了将近50%。
03
无人概念,走向何方?
“无人”的概念炒得如火如荼,在无人零售行业,智能售货机确实是最先脚踏实地落到实处的“小业务”。
尽管投入成本不像想象中那么低,但这项“小业务”的潜力却被不少商业巨头看好。当前行业里的头部玩家,比如友宝在线,获得了包括蚂蚁集团在内的资方支持。“丰e足食”则是顺丰集团孵化的新零售品牌,依托顺丰的物流和供应链支持,搭建新零售服务网络。另外,今年5月,主打自动售货机的“趣致集团”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并被称为“AI互动营销第一股”。
打开“丰e足食”的小程序,已经可以看到“叮咚买菜”等品牌的广告植入。各家自动零售柜公司都在卖货的基础上拓展其他广告营销业务来增值。而除了专门布局自动零售业务的公司,众多消费公司也纷纷入局。在一二线城市的线下商场、地铁站等,已经可以看到不少元气森林、泡泡玛特等消费品牌的自动售货柜。
值得一提的是,对消费品牌而言,布局线下智能零售柜,不仅仅是为了卖货。
以泡泡玛特为例,相比于一个无人小超市,醒目的橙色柜身和鲜艳的logo,让泡泡玛特的智能售货机更像是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每一台泡泡玛特智能售货机,都有一半用来展示柜内的商品或者当季新品。所以在繁华地段放一台机器,不仅可以直接带来营收,更省下了一笔巨额广告费。
元气森林的战略也为消费品牌提供新的思路。截至2023年,元气森林的智能柜已经在全国15个城市设立近3万个智能柜点,并在同年9月实现全面盈利。
消费者的口味在不断变化,从奶茶到轻乳茶到0糖茶,饮品品牌需要对市场有极强的敏感度。像元气森林这样的品牌,布局自动售货机也对公司主业起到辅助作用。
据了解,除了卖货、广告作用,元气森林线下大量铺设智能柜点更起到了“测品”的作用。比如每当有新品上市,线下智能柜点的销售情况可以作为一手数据即时反馈,从而即时调整铺货策略等。
智能售货机仍在不断进化更迭,无人零售的天花板也还需要玩家们在实践中不断突破。